含糖飲料真相 別被「微糖」給騙了
「一項刊載於循環雜誌(Circulation)的研究指出,汽水和其他含糖飲料一年可能造成全球18萬4000人死亡。(2015.6.30中央社)」
高濃度果糖 在人體內的代謝與影響
含糖飲料大多使用便宜的人工合成高果糖糖漿,因為會造成脂肪肝、心臟病、高血脂、痛風、失智、癌症,以及孩童和青少年的心臟病機率升高,引起全球關注,認為減糖跟減油一樣重要。
。延伸
擁抱「真」
」)
這篇報導更要告訴讀者知識其實蔗糖是從甘蔗精煉而來的與果糖都一樣是精製糖蔗糖純果糖高果糖糖漿都不是好糖蜂蜜或楓糖漿才是未精製過未加工或粗製的天然糖保有較多礦物質及維生素
並且
【康健20周年回顧】一杯「微糖」等於10顆方糖!含糖飲料沒告訴你的秘密
含糖飲料大多使用便宜的人工合成高果糖糖漿,因為會造成脂肪肝、心臟病、高血脂、痛風、失智、癌症,以及孩童和青少年的心臟病機率升高,最近引起全球關注,認為減糖跟減油一樣重要。
《康健雜誌》獲消費者權益報導獎2大獎
啟動〉及佳作獎〈含糖飲料沒告訴你的秘密〉,堪稱是專題報導獎項的最大贏家。
〈塑化劑系列報導〉 提醒讀者重視健康權益
〈塑化劑系列報導~防毒排毒 全面啟動〉深入報導塑化劑事件,積極維護讀者權益,除
吃太好,男人二、三十歲就痛風
飲料
研究證實,含糖飲料添加的果糖糖漿與高果糖玉米糖漿,會增加尿酸堆積,痛風病人最好少喝。這些高濃度的聚合性果糖不同於天然食物中的果糖,不僅造成高尿酸血,還有致癌與危害腦神經等疑慮。即使是來自
近2成3老師愛喝糖飲!減糖3計劃快學
根據國健署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指出,發現19-64歲的教職員,過重及肥胖率為37.1%、每日喝含糖飲料比率為22.8%,甚至每餐外食比率高達56.6%。不過,常喝糖飲、吃甜食
一罐水果啤酒,6顆方糖
喝起來香甜又順口,你知道水果啤酒其實也是一種含糖飲料嗎?
喝果汁≠喝健康 研究:比飲料更糟
炎炎夏日,一杯沁涼的新鮮果汁是許多民眾消暑解渴的選擇,比起其他含糖飲料,果汁通常被認為是有益健康的飲品。美國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研究團隊在《JAMA Network
南部人愛吃甜?手搖飲沒告訴你的6大真相
控制有關。研究發現:
1. 每天喝1~2份含糖飲料的人,比起一個月喝不到一次的人,罹患糖尿病機會增加26%、代謝症候群增加20%,高尿酸症增加85%。
2. 成人飲用含高果糖糖漿的
青蛙撞奶名店要開發票了!喝一杯要健走90分鐘
含糖飲料的熱量總是高得嚇人,喝下一杯500c.c.的青蛙撞奶,等於將近600卡,要健走90分鐘才能消耗。根據國健署調查,珍珠奶茶(全糖、700毫升)的熱量最高,約653大卡,一杯700毫升的全糖多多
譚敦慈:肉乾、蜜餞……,隱藏版糖分無所不在
大街小巷充斥著手搖杯含糖飲料,很難估算喝一杯就吃下多少糖。
特別要警覺的是帶酸的飲料,例如檸檬、金桔等飲品,為了降低酸味,店家勢必要加更多糖。2011年《康健》抽測市面手搖杯飲料調查中,就發現一杯
梅子汁能改善痛風發作?注意2原則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表示,含糖飲料反而是大家更容易忽略的陷阱。(推薦閱讀:飲料當水喝 恐提早邁入洗腎人生)
含糖飲料如可樂、果汁、手搖飲等,雖然屬低普林飲料,但飲用後,當中的果糖卻
懷孕最後3個月吃太甜 恐引起寶寶慢性腎臟病
他總勸準媽媽別喝太多含糖飲料。
第二階段是孩子出生後,腎臟會再持續發育約40天,過了這段時間,構成腎臟的最基本單元--腎絲球的數量就不再增加。如果孩子早產,因為腎還沒發育完全就脫離母胎,即使
減糖顧健康 企業鼓勵員工戒手搖飲
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且其中4成民眾每週至少喝7次以上
尤其台灣的手搖飲料店林立要戒掉可沒那麼容易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今年(2019)5月底全台有18,379家飲料店短短不到一年半
果糖 蜂蜜 含糖飲料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