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婦女常見的腫瘤,通常經由超音波檢查即可發現,95%以上是屬於良性,只有非常少數是惡性的子宮肉瘤。
多少女性有子宮肌瘤?
全球的子宮肌瘤發生率,分布差異非常大。美國、英國與德國的聯合研究團隊分析發現,「人種」的影響最大,黑人的子宮肌瘤發生率最高,比其他人種都高出3~4倍。對亞洲的婦女而言,常吃含糖食品與飲料、以及醃漬食品,子宮肌瘤發生率會高出3倍,而且喝豆漿似乎也會增加子宮肌瘤的發生率(約增加2.5倍)。
另外,「懷孕與生產」似乎有降低子宮肌瘤的發生率。這些資料刊登於2017年10月的英國婦產科雜誌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2017)。
子宮肌瘤會有那些症狀?
子宮肌瘤所引起的症狀,因其生長的位置與大小而有明顯的差異,因此,會出現許多不同的症狀,但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
若肌瘤往子宮腔內長,即使肌瘤不大,也常引起大量月經出血,月經天數也會拉長,同時,容易導致不孕,因為子宮腔是胚胎著床與胎兒生長發育的地方。
若肌瘤長在子宮的前壁而且很大,往前面壓迫會引起頻尿、或排尿困難(膀胱在子宮的前面),若肌瘤長在子宮的後壁,往後面壓迫會引起下背痛、或便秘(大腸在子宮的後面)。
另外,罕見的情況會發生腿部、腳部的水腫與疼痛,這是肌瘤壓迫到鼠蹊部的血管,導致腿部、腳部的靜脈血液無法順利流回心臟,水分鬱積在腿部、腳部所造成。
有些婦女子宮肌瘤很大,雖然可以觸摸到肚子裡的腫塊,卻完全沒有任何症狀或不舒服。

子宮肌瘤會自己消失嗎?
子宮肌瘤的生長與荷爾蒙(雌激素、黃體素)有關,荷爾蒙會刺激子宮肌瘤的生長,停經之後,體內荷爾蒙的製造與分泌減少,肌瘤便會慢慢萎縮,時間一久,也可能消失。
(推薦閱讀:從中醫觀點看「子宮肌瘤」 5體質要注意)
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嗎?
子宮肌瘤是否需要開刀,則依其所引起的症狀來決定。
一般而言,有3種情形需考慮開刀:(1)合併大量出血,造成慢性貧血,藥物治療無法改善者。(2)已經出現嚴重的壓迫症狀,如:頻尿、排尿困難、便秘、下肢水腫、或下背痛……等。(3)腫瘤急速長大,或懷疑有惡性子宮肉瘤的可能時,建議開刀切除,並送病理切片檢查,以得到明確的診斷。
有治療子宮肌瘤的藥物嗎?
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口服藥物為黃體素受體的選擇性調節劑(Ulipristal acetate),連續服用3個月可以有效的縮小子宮肌瘤的體積約1/3~1/2,若要有更好的療效,服用3個月後休息2個月,再服用3個月,這樣的療程可以重複3~4個療程。除了使子宮肌瘤縮小外,也有很好的控制出血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口服藥物只對子宮肌瘤有療效,對子宮肌腺症則無療效。
不孕又有子宮肌瘤,需要手術嗎?
不孕的女性,子宮若有不小的肌瘤,直徑超過4公分,容易造成子宮腔變形,會降低懷孕的機率。若已經嘗試積極的促懷孕治療(如: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療程),仍無法懷孕者,則需要考慮先處理子宮肌瘤。
傳統都是以手術方式切除肌瘤(開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但術後需等6個月讓子宮恢復其彈性,才建議懷孕,而且生產時需執行剖腹產,以免發生子宮破裂。
現在可以選擇非手術的藥物治療,服用3個月,使子宮肌瘤變小後,接著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提高懷孕的機會。
(推薦閱讀:摘除子宮肌瘤後,仍有三成會復發)
環境荷爾蒙對子宮肌瘤的影響
環境荷爾蒙在女性身體中會與雌激素的受體結合,引起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刺激子宮肌瘤的增生與變大。長期接觸、或攝入體內,也會誘發許多婦女疾病,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乳癌、子宮內膜癌,以及青少女發生性早熟。
已知的環境荷爾蒙約有70種,其中40多種為農藥,但有許多塑膠容器(寶特瓶、與透明塑膠杯)、與食品添加物也含有環境荷爾蒙。
環境荷爾蒙物質容易蓄積在內臟及脂肪中,應減少食用內臟及動物性油脂類食物,尤其是野放飼養的飛禽類,如:鴨、鵝、放山雞等的皮、脂肪與內臟。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