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的高媽媽,年輕時調養得宜,平常沒什麼病痛,就是膝蓋不方便,兒女長年在國外無法就近照顧,久居公寓的她想要換個小一點的電梯套房,於是開始物色熟悉醫院旁的出售物件。
「年紀大了,能夠自己走路去看醫生,也是一種福氣,搭公車實在有點害怕,最好還是住在醫院旁邊!」上次追公車跌倒的高媽媽心有餘悸。但仲介好友跟她說,醫院固然是方便,但如果是怕吵的、早睡或者睡不好的長輩,醫院時常進出的救護車,可能會相當干擾,挑屋時一定要留意。
以下這幾種房型,可能會有你沒想到的噪音來源
1.面中庭:
喜歡在社區中庭晨運的長輩不在少數,但如果和父母同住的兒女,清晨「練功、跳土風舞」的呼喊聲,你可受得了?還有傍晚小孩放學奔跑的嘻鬧聲….習慣晚起和安靜的長輩們,別輕易嘗試。
2.棟距近、有天井:
天井算是密閉空間,住戶的噪音會包在天井裡,不管聊天、炒菜、吵架、罵小孩..….隔壁鄰居的動靜可是聽得一清二楚。
3.附近有新建案或新落成住宅:
住進去後地基挖不停、工程車開來開去、新住戶裝潢裝個沒完沒了,要忍受長期的噪音。
4.住一樓:
長輩們從一樓進出最為方便,但同樣會有中庭噪音或者人車往來的問題。
5.臨捷運站走路五分鐘的房子:
像上述高媽媽不敢追公車的狀況,想搭捷運,住得離捷運站近的話也會有噪音問題。附近總是會停滿腳踏車和汽機車,車輛來回穿梭的噪音也難以忍受。
6.樓下有超商:
門鈴的叮咚聲,到晚上特別響亮,夜半還會有機車族聚集、聊天,喧鬧聲不絕於耳。
7.樓下自助洗衣店:
洗衣烘衣的運轉聲其實聲響很大,聚集聊天的人也不少,如果在樓下,最好選擇高樓層居住。
8.鄰近社區活動中心或老人會館:
這些地方通常會辦活動,假日的廣播聲和卡拉ok也是很早就開始,對長輩來說很方便,但同住的兒女可要考慮一下囉!
9.隔音很差的舊公寓:
樓上走路或跑步聲都會很清晰,但看屋時白天不會聽得見,最好是選擇晚上也去看看,理解一下隔音效果如何,否則怕雜音的長輩可是會抓狂的
10.國道、機場、停車場:
看似便利的生活機能設施,其實就會有噪音的問題,專家建議,能忍受的人再買啊!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