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字體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台灣1 ∼6歲兒童齲齒盛行率平均竟高達五成二,也就是超過60萬7千名孩童有蛀牙問題,其中5∼6 歲兒童齲齒率最為嚴重,近八成孩童有蛀牙。
但仍有很多父母認為,乳牙蛀掉不用治療,反正遲早會被恆牙取代,何必花時間和金錢處理。但是,小朋友20顆乳牙的壽命,短則5年,長則11、12年,扮演著咀嚼食物、發音清晰及美觀、維持空間誘導恆牙順利萌發、促進顏面骨平衡發育的功能。牙齒不健康,咀嚼不完全的食物會增加胃部負擔,而咀嚼功能不佳,食物的型態與種類連帶受限,營養攝取不均,嚴重可能導致成長障礙,並種下日後孱弱多病的根源。
而且孩子因為疼痛不敢用蛀掉的一邊咀嚼,長期下來也可能影響顎骨發育,少用的一側由於沒有食物磨擦清潔,反而更髒,堆積更多牙菌斑。
兒童牙科醫師也都表示,幼兒時期滿口蛀牙,口腔內條件不好(例如蛀牙菌量多),開始長恆齒時蛀牙機率更高;蛀牙多也會影響食物咀嚼,不利於正在生長發育的小孩子、如果門牙蛀光了,擔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而不敢張嘴大笑;同時也會引起發音、語言學習等問題。
更嚴重的是,乳牙扮演著「空間維持器」的功能,引導恆牙長到正確位置
重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