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餵母乳,可抵抗遺傳性的過敏症
沐光臨床營養機構院長程涵宇表示,母乳是寶寶最好、最天然的營養來源,同時能夠避免過敏的發生,包含過敏性鼻炎及食物過敏。
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IgA)能夠對抗進入體內的過敏原,對寶寶的過敏預防有所幫助。過敏性鼻炎診療指引(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也建議,不管有無過敏家族史,建議媽媽們能在最初三個月餵母乳,僅有三個月的完全哺餵母乳都可以減少幼兒潛在性過敏體質。
媽媽能降低乳癌、糖尿病風險
根據美國一個跨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以美國政府的哺乳率等統計資料顯示,模擬婦女由15~70歲的生命歷程,以及她們的孩子從出生到20歲的生病狀況,評估9種兒童病和5種成人病造成孩童或母親過早死亡(未活過70歲)的風險。兒童病包括耳感染、潰瘍性結腸炎、腸胃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肥胖等;成人病則包含乳癌、糖尿病、心臟疾病等病症。結果發現,哺乳不足每年估計造成超過3300人過早死亡,消耗30億美元醫療成本。
作者群之一、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內科學教授施瓦茲(Eleanor Bimla Schwarz)說:「餵母乳一直被當作小孩的健康議題來討論,但顯然它也是『女性』的健康議題。」
研究主要作者、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巴媞克(Melissa Bartick)則表示:「餵母乳有助於預防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疾病,但非常多女性不知道哺乳有這些益處。」這項研究已發表在《母嬰營養學(Maternal & Child Nutrition)》期刊。
6大招 讓新手媽媽順利哺乳
根據國健署2015年調查,台灣6個月以下嬰兒的純母乳哺育率為45.4%,高於全球平均值38%。不過,有些婦女在產後5天就停止哺乳,原因以奶水不足、工作環境不方便佔比最高。
國外一項曾發表在《小兒科(Pediatrics)》期刊的研究發現,順利哺乳的關鍵是不要給嬰兒其他配方食品,並且研究計劃主持人、亞特蘭大市疾病預防中心的流行病學家柏芮恩(Cria G. Perrine)與其他哺乳專家,提出六招有助達成哺乳目標:
1.產前先上哺乳課程。
2.選擇支持哺乳的醫院。
3.早一點開始:「哺乳一開始的幾個小時決定之後順不順利,」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院的哺乳諮詢顧問霍姆絲(Barbara Holmes)說。
4.寶寶出生後穿衣服前摟抱他:肌膚的接觸會讓寶寶想喝奶,並可以自己找到乳頭。
5.擁抱新室友:媽媽和寶寶睡在一起,哺乳效果較好。
6.尋求幫助:有任何哺乳問題不妨請教醫護人員。
乳癌是由乳房乳腺管細胞,或是腺泡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或繁殖而形成的惡性腫瘤。乳房含有豐富血管、淋巴管、淋巴結等,因此乳癌細胞容易擴散到其他器官,因此不僅僅只是乳房的病變,其他遠處器官也可能受到影響,危害...
糖尿病是一種人體內胰島素供應不足或是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利用能力降低而產生的一種代謝疾病,糖尿病最重要的特徵即為患者血糖高於正常人,糖尿病可細分為三種類型,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以及其他類型糖尿病,其...
接觸到過敏原就會出現打噴嚏、鼻子癢、流鼻水、鼻塞等症狀。引起過敏性鼻炎的原因中,體質及環境中的過敏原都很重要,且可發現家族性的現象,即病人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也常有過敏性鼻炎,有其他過敏性體質也會容易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