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字體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心臟科教授沙林.尤素夫(Salim Yusuf)的心臟病研究發現,壓力是冠狀動脈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全球心臟病的發作案例,約有五分之一與壓力有關。
心理專家建議,遇到衝突時,嘗試好好地說話、笑笑地面對,久而久之大腦就會開出平和放鬆的新路。
■可以試著使用轉念法,正向思考
■學習用腹式呼吸
已經情緒激動或無法解決壓力的時候,正確地深呼吸可緩和我們的生理反應,降低情緒對身體的傷害。練氣功、瑜伽、冥想、打坐都常運用到這種方式。
■學會判斷不適的症狀
心臟病患常有的心悸、胸悶、頭痛等症狀,有時可能是因為情緒引起。
要主動想想最近是否有讓自己壓力變大的事,主動告知醫師。也可與醫師討論自己常出現的症狀有哪些緩和的方式。愈了解自己身體的症狀,愈能安心、樂觀地生活。
■紓壓要用對方法
英國心臟基金會發現,大多數人以為紓壓就是放輕鬆、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一動也不動、抽菸、大吃大喝,反而更傷害心臟。最好的方法是多做有氧運動,例如健走。
什麼是心悸?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跳,不管是心跳太快、太慢,或不規則亂跳時,都稱為心悸,心悸可在正常人健康的心臟發生,因此臨床上可能是正常,但也有可能是心律不整。
什麼是頭痛?
頭痛是各種疾病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不一定只有腦部疾病能造成頭痛(如:急性青光眼也會使患者頭痛),因此需要合併其他症狀做為醫師診斷參考的依據,如以才能達到正確治療的效果。
重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