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字體
媒體報導,台灣的73位實習醫師在一年內約八成出現了「手機幻聽症」或「幽靈震動症候群」的症狀,因為焦慮,因為負責,怕沒聽到病房的呼叫而耽誤病情,所以神經緊繃,常會以為手機響了或是震動,其實並沒有。
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是教學醫院裡照顧病人的主力,也是接觸病人、了解病情的第一線醫師,更是處理緊急病況的先鋒醫師,因此如何在需要時能立刻被找到是很重要的。
40年前,我在台北榮總當實習醫師時,每位實習和住院醫師被分配到三位數字的燈號代碼,醫院的牆壁上到處裝有號碼燈,類似日光燈的貼在牆壁上,當1.4.6的燈號亮起時,就表示有病房在找這位146代碼的醫師,此醫師必須立刻找到院內電話問是哪裡在找他,或者直接回病房。醫院的員工很多,中午在員工餐廳排隊吃自助餐時,隊伍左右長長的兩排,牆上各有一個號碼燈,每次隨著隊伍往前走時都緊盯著燈號,最怕是快排到時,自己的燈號亮了,只好乖乖的離隊去打電話,如果不需立刻處理,就要從頭排起。如果有哪位醫師不看燈號,那就會聽到廣播在找他,全醫院都聽得到,被廣播多次後,就表示這位醫師常不看燈號,名聲就不太好了。
隨著科技進步,醫師開始佩戴BB call和各式各樣的呼叫器,當我值班時呼叫器不能離身,且要確定電池有電,就連洗澡時也帶入浴室。近年來,醫師們都升級到用手機,才會出現「手機幻聽症」的名詞。
40年前,我在台北榮總當實習醫師時,每位實習和住院醫師被分配到三位數字的燈號代碼,醫院的牆壁上到處裝有號碼燈,類似日光燈的貼在牆壁上,當1.4.6的燈號亮起時,就表示有病房在找這位146代碼的醫師,此醫師必須立刻找到院內電話問是哪裡在找他,或者直接回病房。醫院的員工很多,中午在員工餐廳排隊吃自助餐時,隊伍左右長長的兩排,牆上各有一個號碼燈,每次隨著隊伍往前走時都緊盯著燈號,最怕是快排到時,自己的燈號亮了,只好乖乖的離隊去打電話,如果不需立刻處理,就要從頭排起。如果有哪位醫師不看燈號,那就會聽到廣播在找他,全醫院都聽得到,被廣播多次後,就表示這位醫師常不看燈號,名聲就不太好了。
隨著科技進步,醫師開始佩戴BB call和各式各樣的呼叫器,當我值班時呼叫器不能離身,且要確定電池有電,就連洗澡時也帶入浴室。近年來,醫師們都升級到用手機,才會出現「手機幻聽症」的名詞。
重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