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健康的大敵,與癌症的威脅不相上下,需要更多關「心」。
美國心臟學會(AHA)與美國心臟科醫學會(ACC)今年5月中旬根據臨床數據,修改2001年預防心血管疾病再次復發的共識,公布2006年最新版本「護心守則」。其中提出三項新建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充分治療、施打流感疫苗。
「護心守則」重點包括:
1.施打流感疫苗
心血管疾病病人是得到流感併發症的高危險群,因此最好施打流感疫苗。這是美國心臟學會首次提出此項建議。
2.完全戒菸
心血管疾病病人應該完全戒菸(包括淡菸、雪茄),並避免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中,美國心臟學會指出。
抽菸會改變體內好的膽固醇和壞的膽固醇的比例,也會讓血液在血管中更容易凝集、阻塞,菸裡的化學物質也會直接破壞血管內壁。
抽菸也讓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已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如果抽菸,在活動時更容易胸痛。
3.控制血壓
高血壓如果控制不當,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
新守則建議,收縮壓應低於140mmHg,舒張壓低於90mmHg。如果病人同時有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病,收縮壓應控制在130mmHg以內,舒張壓在80mmHg以內。
4.更積極降低血脂肪
護心守則提醒冠狀動脈心臟病病人,尤其是兼有糖尿病的人,要更積極管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LDL)應低於100mg/dL,高危險群病人進一步應以70mg/dL為目標。
如果病人的三酸甘油酯高於200mg/dL,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DLcholesterol)應低於130mg/dL,理想目標則應低於100mg/dL。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超低密度脂蛋白(VLDL)。
注意飲食、增加體能活動、控制體重是降低膽固醇的三大方法。
5.增加運動量
過去建議心血管疾病病人每週運動3~4次,現在建議每週至少5次,最好7次,每次都要運動30~60分鐘。
6.控制體重
體重不只影響美觀,也和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體重過重容易增加心臟負荷,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的風險也增加。
身體質量指數(BMI)宜控制在18.5~24.9間(台灣人因體型小,衛生署修訂為18~24),男性腰圍小於40吋,女性小於35吋(台灣為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先以減輕現有體重的10%為目標,再慢慢降到理想體重。
7.控制糖尿病
護心守則建議,糖化血色素應低於7%。
糖尿病等於有冠狀動脈疾病,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而且糖尿病易造成神經病變,患者不易感覺到心臟疾病出現的疼痛症狀,等到嚴重發作時心臟可能已受損。
8.降低阿斯匹靈服用量
過去建議冠狀或動脈硬化血管疾病的病人每天服用75~325mg阿斯匹靈,現在建議降低至每天75~162mg。
9.用藥
有急性冠狀動脈症狀(心臟病、心絞痛),並放置血管支架的病人,每天可以合併使用75mg的clopidogrel(plavix)及阿斯匹靈,最多12個月。
放金屬支架的病人,應該服用較高劑量的阿斯匹靈(每天325mg)不超過1個月;放sirolimus-eluting塗藥支架的病人服用3個月;放paclitaxel-eluting塗藥支架的病人服用超過6個月。
10.除非病人有禁忌,醫師可以開血管張力素轉換抑制劑(ACEinhibitor)給左心室射出分率(LVEF)等於或小於40%的病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病病患。
心臟像幫浦,將血液自腔室擠出(收縮),接著舒張,讓血液流入。射出分率就是在測量心臟輸出血液的能力,左心室射出分率可評估左心室收縮,左心室射出分率降低,心臟可能會衰竭。
血管張力素轉換抑制劑可以擴張動脈,增進心臟輸送血液的效率、減輕心臟負擔和心臟衰竭的症狀。
11.醫生可以考慮將血管張力素轉換抑制劑用在所有心血管疾病病人。
不過,左心室射出分率正常、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控制理想,以及做過血管再形成術的病人,心臟衰竭的風險比較低,不一定要使用血管張力素轉換抑制劑。
AHA/ACC護心守則撰寫小組召集人史密斯醫師指出,9年前護心守則首次公布後,已有許多病人接受並實踐這些建議,因而延長了存活時間,並改善生活品質。新的護心守則,可以更有效降低心臟病的威脅。審稿專家: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中和
怎樣降低膽固醇?
■飲食
少攝取飽和脂肪酸:如肉類、全脂牛奶、乳製品、含有棕櫚油、椰子油的蛋糕、餅乾等。
少攝取反式脂肪:如人造奶油、起酥油製成的甜點、零食。
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花生油、菜耔油都是來源。
多吃蔬果、五穀根莖類:不含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規律運動
■藥物:當飲食和藥物都無法控制膽固醇時,醫師可能建議改採藥物控制。
資料來源:《心臟小百科》美國梅約醫學中心著,天下雜誌出版
檢視你的心臟病風險數據
(單位:mg/dL)
■總膽固醇
低於200理想,罹患心臟病機率低
200~239危險邊緣
240以上高危險,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HDL)
低於40心臟病風險高
高於60有助心臟健康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LDL)
低於100理想
100~129接近理想
130~159危險邊緣
160~189心臟病風險高
190以上心臟病風險非常高
■三酸甘油酯
低於150正常
150~199危險邊緣
200~499心臟病風險高
500以上心臟病風險非常高資料來源: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
冠狀動脈心臟病也可簡稱為冠心症,又稱為狹心症,因為冠狀動脈阻塞所引起的疾病,成因在於血管變硬致使血液流通不良,進而發生心肌缺氧。冠心症可分成急性與慢性,慢性冠心症大多為心絞痛,而急性冠心症主要為心肌梗...
心肌梗塞是一種急性且非常嚴重的心臟疾病,原因在於冠狀動脈阻塞導致氧氣和養分無法輸送到它所供應的心肌細胞,造成心臟組織永久受損壞死,嚴重者甚至休克或死亡。
心臟是血液循環最重要的動力來源,透過心臟不斷地搏動,可以將血液輸出到動脈血管,進行全身血液循環;簡單來說,心臟就是血液的幫浦。心臟衰竭就是指心臟功能衰竭低下,無法有效的把血液輸送出去,讓打出去的血液變...
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臟以及血管的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症候群、中風、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動脈瘤、心肌病變、心房顫動、先天性心臟病、心內膜炎以及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等等,主要原因是血管阻塞致使血流不順,...
糖尿病是一種人體內胰島素供應不足或是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利用能力降低而產生的一種代謝疾病,糖尿病最重要的特徵即為患者血糖高於正常人,糖尿病可細分為三種類型,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以及其他類型糖尿病,其...
高血壓是為一種動脈血壓升高的慢性疾病,正常人的血壓值應為收縮壓<120毫米汞柱(mmHg),舒張壓則是<80mmHg,而當進入高血壓前期時,患者的收縮壓為120~139mmHg,而舒張壓為80~90mmHg,而當收縮壓≧140mmHg且舒...
心絞痛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胸痛,背後成因讓人不得不注意,主要是心肌缺血所引起,它通常是負責提供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阻塞後所產生的症狀,也可稱為狹心症。患者常會感覺胸部出現鈍痛或是脹痛,容易被女性患者所忽...
腎臟是身體廢物和藥物代謝的重要器官,而慢性腎臟病的定義為腎絲球過濾率小於每分鐘 60 毫升,並長達三個月。慢性腎臟病若沒有妥善控制,可能演變為腎衰竭,最後必須透過透析治療(俗稱洗腎)或腎臟移植等方式來延長...
脂肪分飽和與不飽和脂肪兩大類,不飽和脂肪通常為順式結構,人體可以代謝利用;少部分反式結構的不飽和脂肪稱為反式脂肪,代謝速度比順式脂肪慢,會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體檢報告常簡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