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字體
認識骨質鬆症的藥物
「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如口服的Alendronate(福善美,Fosamax)、注射的Ibandronate等,是目前主要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可以抑制蝕骨細胞溶蝕吸收骨頭,減緩骨質流失,在用藥一段時間之後可以提高骨質密度,降低骨折的風險。
不過最近幾年,陸續有幾篇研究報告指出,少數病人長期(超過5年)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福善美」之後,反而發生大腿骨骨折。另外一個少見的副作用(5千~1萬人之中可能有一人發生),在接受注射式的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之後,導致下顎骨壞死,這大多數發生在進行牙科手術,如拔牙,及癌症病人的身上。
為什麼本來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的藥反而損傷骨頭?醫界懷疑,可能是這一類藥物會阻礙骨骼本身的修復重建功能,反而讓骨骼變脆弱,甚至發生骨折。不過,目前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確定兩者間的關聯,還需要更多後續研究佐證。
台大醫院副院長,專長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蔡克嵩醫師指出,如果長期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的病人,又併用其他也會抑制蝕骨細胞作用,或造成骨質流失的藥物時,如荷爾蒙補充療法、類固醇等,比較容易發生上述的骨折問題,但如果單純只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情況比較少。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人的骨質密度會在三十歲時達到高峰,四十歲之後骨質密度會逐年減少。年紀愈長,骨質密度愈低,連帶會造成骨折的機率顯著增加。
重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