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求醫,每個人不就是希望將疾病治癒或是有效緩解症狀,倘若當醫療的結果不如預期時,醫療糾紛與醫病衝突可能就浮上檯面。
台北市衛生局最近就發布統計指出,衛生局受理的醫療爭議陳情案從2012年的五百件,到2015年就增加到千件以上,其中,近四成涉及醫療過程疑義。因此,如何加強溝通、避免或化解可能的爭議或誤會,成為當前醫病雙方都要好好學習的重要課題。
醫改會至今累積協助過五千件以上醫療爭議,深深明白民眾在處理醫療糾紛的困境,以及走入醫療訴訟那不可承受之痛。早年協助醫療糾紛處理的資訊不多,加上媒體報導民眾灑冥紙抬棺的抗議,讓大眾誤以為如果遇到醫療糾紛,只能抬棺抗議或提告,最後總往往是醫病雙輸。唯有強化訴訟外的處理管道及相關資訊,才能有效化解醫病雙輸的困局。
我們建議民眾如果就醫用藥過程中有所疑慮,或不幸發生醫療爭議或傷害,能夠掌握
『處理醫糾三三三撇步』,讓醫病爭議都能儘早落幕,重建醫病和諧互信的關係。
秉持處理態度3原則
1.以同理心、尊重為出發點
2.理性思考,不起暴力與情緒衝突
3.善用現有管道與資源,以協商為主要方式:如法律諮詢、免費調解或調處管道
熟知醫糾處理3程序
1.複製病歷保全證據
2.諮詢醫療第二意見
3.尋求院方溝通說明
善用醫糾申訴3管道
1.院所內申訴:直接向院方申訴窗申訴
2.第三者調解:至衛生局或其他管道協調
3.打官司訴訟:務必慎重考慮後續的成本,再做提告決定
有疑問就多用心溝通、耐心請教發問,以免心中存著疙瘩,最後反引爆醫病之間不必要的誤會或衝突。當然醫改會也衷心建議,政府能儘速推動醫糾法立法,將病歷保全、中央補助地方調解培訓、地方調解流程改革、醫療風險通報管理機制、重大病人安全事件調查改錯機制等重大改革入法,建立更完善的醫療爭議預防及處理機制,才能減少民眾處理醫糾的障礙,避免病家是因為訴訟外的醫糾處理不管用,不得不提告而導致最後醫病雙輸。
醫改會網站(
www.thrf.org.tw)也製作了一份完整的<醫療爭議處理地圖大補帖>,內容有醫療爭議參考手冊、醫療爭議Q&A、各類求助管道一覽表,也可透過網站上申請醫療爭議諮詢服務,有需要的病家可上網參閱利用,或來電02-27091329諮詢。
<本文刊登於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授權康健雜誌使用。>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