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頭髮白了,或髮量不若年輕時豐厚,除了染髮和治療,假髮或許是快速又易取得的選擇。
出門在外,人們不免在頭髮上下一番功夫,為的不僅是外觀,更是成就感和自信心。但某天,頭髮白了、禿了,或因為疾病而掉髮,髮量不若年輕時豐厚,除了染髮和治療,假髮或許是快速又容易取得的選擇。
買假髮當然不是中年或銀髮族才會碰到的事。C.Y.S.假髮接髮經理陳正旗表示,來店諮詢的年齡層相當廣,從20幾歲,到70、80歲都有,也不乏晚輩買給長輩展現孝心,每到秋冬、接近過年時,想改變造型的人更多。
若從經濟考量,趙昭明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指出,假髮比植髮便宜,普通的整頂式假髮約2~3萬元,髮片約1~2萬元不等,跟植髮動輒10萬元以上相比,一般人較能負擔。
許多人踏進假髮店,看到三、四百種假髮造型,常不知從何選起,陳正旗指出,除了造型,更重要的是考量舒適性及是否容易吹整。
舒適性關乎能否長期戴,這與假髮內裡有關,「假髮要看貼合頭皮部分布料、材質的透氣性,如果不透氣容易造成毛囊炎、皮膚炎、起疹子,反而可能惡化掉髮情形,」趙昭明說。
陳正旗曾測量過戴PU材質及醫療級內裡後頭頂的溫度,發現醫療級內裡約比PU材質少3℃,且有涼感和抗菌的特殊處理,戴起來較不會有束縛感,尤其是頭部開過刀或曾做過化療的人,頭皮比較敏感或常有刺痛感,就比較適合採用醫療級假髮。
但如果不是常戴或是特定場合才戴,PU材質是比較經濟的選擇。
趙昭明指出,正在治療禿髮問題的人,如外用噴劑、口服 藥,可以佩戴假髮,材質、佩戴時間長短都不影響療程;但如果剛接受過植髮手術,因為植髮有傷口,且手術後髮根還不穩固,建議2週~1個月後,待傷口復原、手術部位頭髮穩固後再戴假髮。
另外,假髮內裡也分黏貼式和夾髮式。
文章出處: 康健雜誌243期 2019-01-28 00:00:00.0
關鍵字: 髮質、保養方式、挑選技巧、種類、髮片、透氣度、假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