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魚看眼睛?吃魚怕魚刺卡喉?調味只知清蒸、乾煎、煮湯?看看魚達人怎麼做。
美味、安心又符合生態永續的好魚,吃這些魚就對了。
●鯖魚│ 明目健腦價格平實
台灣最主要的品種是花腹鯖和白腹鯖,北部海域為主要漁場,其中南方澳由於外海有黑潮經過,產量最豐富。不過,由於鯖魚容易腐敗產生組織胺,一般用以冷凍保存或製成加工品為主。
〔漁法:海水、漁撈〕〔漁業季節:全年皆產,春、冬季味美〕〔最美味大小:25公分以上〕〔肉質:非春、冬季時較粗澀〕〔適合烹調:煎、紅燒、烤、醋漬〕
營養師提醒:鯖魚油脂高,但大部分是單元不飽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尤其富含Omega3,可促進腦神經發育,及抗發炎。
●鬼頭刀│ 重金屬含量最低的大型魚
分布於全球的溫暖水域,在台灣,隨著3月份蘭嶼飛魚季的開始,東部漁港就能看到鬼頭刀緊跟著飛魚而來。鬼頭刀肉質堅韌沒有小型暗刺,常加工製成魚片、魚排外銷國外。
〔漁法:海水、漁撈〕〔漁業季節:全年皆產,以4~6月為盛漁期〕〔最美味大小:3公斤重以上〕〔肉質:較緊實,但煮過頭會粗澀〕〔適合烹調:炸、煎、紅燒、加工成魚丸〕
營養師提醒:油脂比例非常低,減肥控制油脂攝取的人不妨考慮這一味。此外,鬼頭刀的葉酸含量也不錯(每百克含47毫克),是修補基因、維護神經系統重要營養素。
●飛魚│ 低脂鮮香,但多刺
屬於洄游魚類,肌肉發達、脂肪含量低,每年4~8月隨著黑潮而來,是台灣東北部、東部重要的海洋資源。新鮮飛魚十分美味,甚至可作為生魚片,不過一旦稍微退鮮,就很難下肚,因此銷售仍有地區限制。
〔漁法:海水、漁撈〕〔漁業季節:春、夏季為主〕〔最美味大小:30公分〕〔肉質:結實、多刺〕〔適合料理:高湯、風乾、烤〕
●臭肚魚│ 小心別弄破魚腸和膽囊,以免影響鮮美
文章出處: 康健雜誌231期 2018-02-01 00:00:00.0
關鍵字: 烹調方式、營養價值、魚料理、台灣魚、吃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