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長庚醫院中醫部部長楊賢鴻對治療偏頭痛頗有心得。
他觀察,會求助中醫的偏頭痛病人大多因為反覆發作,服用西藥效果不好而來。
1‧肝陽上亢:
有眼紅、口乾舌燥、失眠等火氣大的實熱症狀,脈象是弦脈,可以用龍膽瀉肝湯。
2‧血虛:
腦部血液循環不佳,感覺頭腦昏沈、嗜睡,建議用四物湯、補陽還五湯改善血虛,有些人也可以用銀杏。
3‧血瘀:
舌枕上有淤斑,偏頭痛可能因腦部血循代謝差、體力差,可以用血府逐淤湯。
不過,楊賢鴻指出,中藥可以幫助病人改善體質,讓偏頭痛狀況穩定些,間隔久一點才發作,但中藥不是止痛藥,如果偶爾痛得厲害,可加服西藥,但兩者要相隔1小時。
偏頭痛病人的作息也很重要,要放鬆情緒,不熬夜,飲食清淡,不吃太鹹、少吃太寒的食物(例如:苦瓜、絲瓜、竹筍、空心菜、大白菜、蓮藕等蔬菜,或西瓜、芒果、椰子、檸檬、奇異果等水果。茶葉也被視為寒性食物)。
●風池穴:
如果偏頭痛發作在後腦,可以適度按摩風池穴(後腦骨最下緣、頸椎兩側外),以及兩頸肌肉。
●太陽穴、合谷穴:
痛偏在前額,試試按摩太陽穴、合谷穴(將大拇指第一指節的橫紋,貼放在另一手的虎口,大拇指的指尖處往下壓,就是合谷穴)。
●按摩頭皮:
至於痛在頭頂,較難找到適當穴位,建議按摩頭皮。
針灸止頭痛效果如何?研究顯示,針灸可刺激體內分泌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因而阻斷疼痛感覺的傳遞,並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有助止痛。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文章出處: 康健雜誌特刊41期 2013-12-15 00:00:00.0
關鍵字: 血虛、飲食習慣、血瘀、肝陽上亢、偏頭痛、穴位按摩、中醫、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