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個70歲以上的人,約有7個飽受退化性關節炎之苦。
關節炎是老年人行動不便的頭號原因
但也有研究指出,退化性關節炎不全然是老人家專利,過度使用、受傷、肥胖、慢性病、體質虛弱或缺乏運動、基因遺傳等,會讓關節軟骨磨損時間表提前到二、三十歲。
●年輕時激烈衝撞,關節曾因車禍或運動傷害,可能在中年關節就提早退化。美國籃球天王麥可喬登退化性關節炎早在40歲就報到。
●貨運或搬家工人的退化性關節炎,是長期外力加重了全身關節負荷;而體重過胖則是自身加諸關節難以承受之重。
● 先天骨關節結構不良。美國哈佛大學細胞生物學教授歐爾森,針對一群在40~50歲就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家族研究發現,至少有3種基因造成這些家族成員的軟骨比一般人早出狀況,軟骨正是退化性關節炎最開始破壞的地方。
●女性得退化性關節炎比例比男人高2倍。
這可能跟女性有較寬的骨盆對雙腿帶來更多壓力有關;其次,女人肌肉比例比男人少,支撐關節力量較弱;還有雌激素與骨質和軟骨代謝相關,更年期過後會加速軟骨退化。
●其他如糖尿病、痛風、或關節曾受感染等,也會加速關節損耗。
退化性關節炎可能會侵犯身體的任何關節,最常發生在頸椎、背椎、髖關節、膝關節等支撐全身重量的部位。
病變過程若發生在頸椎、腰椎軟骨,使得椎間盤狹窄,硬骨向外增生,就是一般說的骨刺。當骨刺壓迫頸部神經,會出現肩膀痛、手麻、肌肉無力症狀;壓到腰椎神經,會有腰痠背痛、雙腿無力、疼痛等問題。
退化性關節炎發生在髖關節和膝蓋,會讓病人在站著或走路時不舒服,疼痛,關節劈啪作響,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活動受限制,關節變大變粗。
尤其是構造精密、最容易受傷、承受身體最大負荷的膝關節,發生退化性膝關節炎,最先就是疼痛,屈膝蹲下、上下樓梯、坐下後站起來到後來連走路都痛,行動愈來愈受限,常會用不正確姿勢減輕膝蓋壓力並維持平衡,久而久之,雙膝變形,變成O型腿。
---------------
膝關節骨骼
軟骨
因為受傷、年齡或其他因素磨損,軟骨厚度變薄失去彈性,關節腔變窄,進而刺激硬骨邊緣增生長出贅骨;當軟骨損耗到硬骨摩擦硬骨,骨頭就會受傷,引起疼痛。且軟骨磨損時會產生軟骨屑,身體的白血球會趕過來吞噬軟骨屑,甚而攻擊正常組織,刺激關節腔裡的蛋白酵素增加,造成腫熱痛的發炎反應。
肌肉
尤其是股四頭肌,是負責拉住膝關節的主要肌肉,可以減少走路或跑步時對關節的衝擊。若股四頭肌無力(例如長期不運動),會造成肌腱損傷。
肌腱和韌帶
負責連結肌肉和骨骼,支撐關節,如果受損(車禍或運動傷害),容易使軟骨負荷過重,加速磨損。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文章出處: 康健雜誌特刊39期 2013-09-15 00:00:00.0
關鍵字: 頸椎、軟骨、退化性關節炎、髖關節、膝關節、背椎、骨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