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鑽到城市中的柑仔店中,
聞聞熟悉的氣味,看看有無當地的特產商品。
或是跟老闆聊個兩句,問問柑仔店的歷史,
甚至問問有無庫存的老東西可以買……
前言 因為回憶而加值的寶物
在世界各地有一種經濟模式,產值不斷堆砌,沒有工廠、沒有製程、也沒有太多的服務,在拾荒者、舊貨商、回收商、民藝店、古董商、文物館、懷舊商品店、懷舊茶坊、餐飲店、收藏者之間,產生著特殊的物質流與經濟行為。過程中,如同房地產與有價證券,這些東西逐漸堆疊了行情與身價,甚至,成了許多人趨之若鶩的珍品。
趨之若鶩的標準在哪?有別於黃金、時下流行的珊瑚、翡翠、瑪瑙等天然原料,趨之若鶩的標準,在於大家的回憶。
我們留不住已經消逝的時光,只好留下這些陪伴著我們度過往日美好時光的物品。彷彿,有它們在身邊,舊日時光,並沒有遠離,或者,至少我們抓得到一點點尾巴。
收藏了二十多年,悄悄在舊貨商、跳蚤市場、民藝店裡頭,看出幾個潛規則。
一、只要有人開始詢問收藏,就會慢慢引起潮流,有人開始想買,就會有人找來賣。不管是你覺得多麼誇張或是沒有收藏價值的東西。
二、十年前文具店、雜貨店還買得到的庫存品,十年後,可能成為許多收藏者爭著收藏的夢幻逸品,從此,你在文具店再也找不到了。
三、發行量多少與價格不見得相關,是否是大家回憶的主流,才是會不會被列入收藏的主要原因。物以稀為貴,在這裡不一定行得通,物以「貼近回憶」才珍貴。
四、情人眼裡出西施,相較於傳統藏品如玉石、古董,這些老東西沒有一定的專家,也許有收藏較多而有經驗的收藏者,或是販售較多的店家,裡頭很多東西拿到專家眼中,也是陌生的。只有回憶中曾經出現的東西,才是收藏者眼中的寶。因此,常常沒有固定的行情,這也是樂趣的所在。
五、如果這是一個產業,這一行,適合生命經驗豐富,且對於身邊事物有熱情的人參與。再厲害的專家,也不一定做得起這行的生意。
六、如果你有在垃圾堆找東西的熱情,不畏懼外界眼光,你適合這行。要找到好東西,最適合在各縣市的舊貨市集尋寶,很多看起來不起眼的角落,參雜在看似垃圾堆中的地攤,往往可以讓眼尖的人搶救出精彩的老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