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多認為青少年睡眠習慣改變與青春期荷爾蒙變化有很大的關係,一項新的研究指出,青少年睡得好不好,爸媽與朋友可能比生理上的變化影響多。
如果父母規定睡覺時間的孩子,平時睡覺的時間較長,也較不容易出現睡眠障礙;若父母已經離婚或分居,孩子通常睡得較短也較容易出現睡眠問題。
同儕的影響也很大。若同學在學校表現好,同學互動也很正面,孩子睡眠問題就會少。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這些朋友會互相鼓勵維持良好生活習慣。
此篇研究發表在《健康與社會行為(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期刊,研究者分析了近千名青少年的問卷資料,從12歲追蹤到15歲,內容涵蓋生活各層面的大小事,包括睡覺習慣、與爸媽和同儕間的關係、在學校的參與度等等。
研究者發現,這些孩子12歲時平均睡眠時間是9.2小時,到15歲時降到每晚只睡7.8小時,睡眠時數減少與家庭、朋友互動有關。研究者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社會學教授莫米(David Maume)說,青少年的社會聯繫(social ties)比青春期生理變化更能預測他們的睡眠習慣。過去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青少年睡眠不足將影響課業表現與未來智育發展。
當孩子出現睡眠障礙時,第一時間或許先不用找醫生,而是增進親子互動,了解孩子的人際互動,並在必要時協助青少年孩子做好時間管理,都可以幫助孩子提升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