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咿喔咿……閃著紅色警示燈的救護車往醫院奔馳,疑似腦中風病人一被送入急診室,經檢傷分類後立刻啟動中風管理流程,幾分幾秒抽血、神經科醫師多久趕到、做哪些神經影像學檢查、哪科醫生幾點幾分會診、何時確認是中風、有沒有使用抗血栓藥物、幾點幾分給血栓溶解治療……
所有資料同步傳輸到中風中心主任以及中風個案管理師的手機、電腦內,一旦發現某個環節出現延遲或診療時間超過院內設定的標準,異常訊號立刻現起,中風個案管理師負責打電話去相關部門進行了解。
到院時
醫護人員執行的所有動作及時間全都錄
中風個案管理師遠端監控每個中風患者每道救治與照護環節,例如從資訊系統上發現某個病人的血壓沒控制好,個管師立刻打電話去提醒,急診室內打藥的幫浦突然被關掉5分鐘,中風中心立刻去查原因並且在資訊系統上公告……。
「從院內治療流程做控管,check再check,進而做系統性地改造,才能維護病人安全,」彰基醫療體系中風中心執行長、神經科主治醫師孫穆乾從2008年開始打造這整套中風照護管理流程。他首先得說服醫院高層協助跨科整合,讓其他科的醫事人員(例如檢驗科同意做這個比急診還急的抽血化驗,影像科願意讓神經內科醫師插隊優先做電腦斷層等)樂意高度配合,孫穆乾除了採用傳統個案管理方式照護病人,更獨創中風個管師每天持續在治療照護系統上監控校對、改善、再修改,持續至今,讓醫護執行的每個細瑣動作與時間完全透明化,只要有錯就拿出來檢討,「但不會懲罰,主要是找到缺點,在錯誤中學習。」
即使不是中風患者,一般患者如果去眼科看診,只要一被診斷是中風,同樣立刻被納入這套中風照護流程,被資訊系統持續追蹤,包括日後回院看診或住院,即使掛的是其他科,電腦仍會自動抓出。中風個管師將同步接收並且監控某某患者目前在第幾診、哪個血管出了問題、血壓血脂數值、住院情況等等。
「彰基的做法很超前,但很難模仿,」因為這需要院內高度跨科別的整合,還得花成本打造很強的資訊系統,加上請專職的中風個案管理師,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說。目前,彰基中風中心已經有4位專職中風個管師,吸引全國超過40家醫院中風團隊前來參訪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