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床一週不動,要花一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肌力,如何把握復健黃金期?
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任詹瑞棋教授指出,過去認為中風後要休息兩星期左右才能開始復健,目前最新觀念是,即使中風病人還躺在加護病房,經過評估後仍可及早介入復健。
▇當病人還在加護病房時
中風初期,肌肉整個軟癱,一旦生命跡象穩定後,最好積極介入復健。
這階段要重視因沒活動造成的併發症,如關節攣縮(韌帶縮短,不是肌肉萎縮)、變形,最常見的是腳板往下垂,無法伸長。家屬可協助病患做關節活動,不要太用力,加強肌肉拉長動作,減少肢體僵硬,要特別注意肢體的擺放,以免日後變形。
提醒:當心壓壞沒有知覺的肩膀
當心病人的肩膀被壓得太厲害,通常家屬會將病人往受傷的那側躺,(因為病人較不會抱怨不舒服),病人癱掉了無法感覺痛,會逐漸習慣往受傷那側躺,若壓壞神經或拉傷關節也不自知。
▇當病人有知覺但只能躺臥時
這階段在於預防關節的縮短(攣縮)。在安全範圍內練習翻身或從床上坐起來,增加腹肌與手的活動,以減少長期臥床的併發症。
如果可稍微活動了,建議做抗地心引力的動作,將手(腳)往上平抬、上下移動,以避免肌肉萎縮,如果肌肉久久不動,容易造成廢用性萎縮,將來要花更久的時間才能回復。研究指出,臥床一天不動,肌力將損失5%,臥床一週不動,日後需花一年的時間才能回復正常肌力。
提醒:一天做30下左右即可維持關節活動
不要硬拉或過度移動病患,尤其護士不在旁邊時,家屬往往過於心急,硬要搬動或把病人拉起來,用力過當往往把病人的肩膀肌腱或神經拉傷甚至骨折。
正常關節的活動角度在沒有很大的阻抗下,一天做30下左右即可維持關節活動度。
提醒:把握3~6個月復健黃金期
中風後三至六個月是復健黃金期,應積極復健,這階段病人的肌肉會由軟癱逐漸產生張力,且可主動收縮,但也會因張力過高變成痙攣,軟癱期的復健要考量體力、活動度和肌力,復健重點在於維持關節的柔軟度與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