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丈夫一拳揮來,受傷的不只是太太的身體,心理也同樣受創。美國非營利組織「團體健康」的研究發現,家庭暴力對女性身心影響非常大而且持久。
研究人員建議,醫生在為女性病人看診時,應經常關心她們是否面臨家暴困擾,如果有必要,應轉介到其他適當單位。
「團體健康」對3400位女性的調查發現,有44%的受訪者曾遭到親密伴侶暴力對待。她們遭受暴力的時間距現在愈近、延續時間愈長,身心受害程度及社會支援網絡愈糟。
研究人員說,許多家暴受害者害怕污名、丟臉而不願聲張,醫護人員也怕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這種姑息現象助長了家暴像傳染病一樣擴散。
5~13%的受訪女性受暴超過20年;15%女性曾在過去五年內受暴,8%的女性在過去一年內受傷害。
研究也發現,家暴受害者得到重度憂鬱症的人數是一般女性的4倍,身體不健康的比例則是3倍,她們的社會網絡通常也比較差。
肢體暴力(掌摑、毆打、踢、強迫性行為等)造成的傷害,比非肢體暴力(威脅、長期言語輕蔑或控制行為等)嚴重,但兩者往往同時發生,而且同樣嚴重戕害女性身心。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預防醫學期刊》。(張靜慧編譯)職業婦女比全職主婦更健康
事業、家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中年以後可能較全職家庭主婦來得體態輕盈且健康。
英國倫敦大學流行病學與公衛學院,分析1171位生在1946年、一出生即參與國家健康研究計劃的英國女性,結果發現,有小孩的職業婦女當中,僅23%在53歲時會發胖,但全職家庭主婦當中,高達38%的人會變成過胖。
「家庭與職場兼顧的母親似乎較健康,」研究者蔻妙博士結論說。
研究也發現,長期或終身擔任家庭主婦之職,且沒有外出工作經驗的婦女,健康情況最糟糕,甚至排名在單親媽媽及無小孩的婦女之後。
但這份研究並未指出為何職業婦女會比較健康。
蔻繆博士建議,全職家庭主婦除了照顧家庭之外,也應該積極參與社會性活動,才是維持健康的要素。(林貞岑編譯)
文章出處: 康健雜誌100期 2007-03-01 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