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專欄】全台灣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有失眠的困擾,且失眠影響的範圍涵蓋了精神、情緒、記憶力及身體健康等各層面,因此本專欄希望能有效地幫助失眠患者處理問題,以及提升生活品質,讓人人能夠一夜好眠!
(本文刊登於康健雜誌網路專欄 2010年9月)
強調鞏固睡眠城堡不能偷懶,希望大家遵守
「午睡33法則」
:
‧白天若想午睡,只可以三十分鐘左右;
‧過了下午三點之後就不可以再睡;
主要的目的是要避免白天太長及太接近晚上的休息,讓身體到了晚上真正該睡覺的時間,卻缺乏睡眠的需要,以致遲遲無法入睡。
舉例,睡眠的需要是要累積的,就如同飢餓感也是需要累積。
如果在晚餐之前喝了許多含糖分的飲料,到了該用晚餐的時間,身體就不覺得非常需要吃飯了;同樣的道理,如果晚上睡覺之前過多的小睡補眠,到了該睡覺的時間,身體也會覺得不太需要睡覺,便開始經驗到失眠,包含睡不著及睡眠品質下降。
強調,是希望大家遵守「午睡33法則」,並不是不午睡。
因為午睡是國度內的傳統,甚至有研究指出,午睡是人體自然的需求,因為人體在午餐過後,核心體溫會微降,身體會有程度較輕微想休息的趨力,並伴隨認知功能下滑的現象(如行動變遲緩、反應時間變慢),可以稱為「
午餐後低落
」(post-lunch dip),所以有一些人過了中午需要休息,是很正常的。
更有研究指出,適當小量且規律的午睡,可以減輕壓力、提高專注力,並增加下午工作效能。
但切記,將午睡當成一個讓身體休息的概念,千萬不要讓過長的午睡,流失了身體對睡眠的需要,反而影響了晚間的睡眠。
Note:
避免白天過多的休息,累積睡眠的需求到晚上,就可以讓睡眠小苗慢慢茁壯成像大樹一樣。
(*作者為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推薦:
【正.好眠】部落格